盛隆电气集团广州公司总裁夏威——
让“盛隆造”从光谷走向世界
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
夏威坐在办公室里,抬眼就能望见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,办公桌上还有一个精致的地球仪。谈话时,他会不经意间站到世界地图旁,指着地图说:“这里,这里,还有这里,都有我们的客户。”觉得在地图上还说不清楚,他就开始转动地球仪。小小的世界,大大的天地,他和伙伴们,已经把盛隆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一、锲而不舍 小本子积累出专业度
夏威2004年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前往广州,一年后,受群体老板体制吸引,他主动联系公司前辈柯森林老师,加入盛隆。
起初,不了解当地市场、不懂电气技术,是摆在夏威面前的两大难题。
2005年至2006年,他每天坐公交车在广州市区和郊区之间穿行,发掘潜在客户。每到一处,他都仔细观察周边的道路交通,甚至餐饮住宿等信息,一年多下来,皮鞋走坏了好几双,也成了一名“广州通”。
2007年,他在柯森林老师的带领下,与全球最大的玻璃制品公司旭硝子合作。交谈中,该公司的电气总干事藤田先生称,他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40多年,全球二十几座工厂里的几千台电机,哪台电机出了问题,他凭声音就能听出故障所在。
夏威深受触动,更加坚定要加强学习,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,懂营销人员该懂的技术。从那天起,他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专业知识,了解同行的先进技术和方案,订阅专业期刊,广泛阅读书籍。
与此同时,他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。每次一见完客户,他立即掏出小本子,把客户的要求、项目特点,等等信息,都认真记录下来,晚上回家再复盘一遍,仔细琢磨客户感兴趣的点,和当天没能深入回答客户的问题,想清楚后再联系一次客户,增进彼此的印象和了解,对项目合作往往大有裨益。
“广州有大半年都是大热天,小本子装在裤兜里,怕出汗浸湿了本子,我都买的是带塑料外壳的。”夏威拿出一个当年的本子告诉记者,“这样的小本子,我每年要用七八本。”
了解了市场特点,又掌握了专业技术,夏威就能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,引导客户,并联合技术部门给客户提供完美方案,帮助客户实现提档升级。
直到现在,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时间雷打不动,随身的小本子换成了笔记本电脑,仍然随身携带,所有的项目都按时间、类别储存在文件夹里,需要时随时调阅,简单高效。
就这样,一个曾经连图纸都看不懂的门外汉,渐渐成了电气专家。因为能帮助客户用好电,实现智能化升级和生产工艺的优化,有一家客户与他合作长达十年,订单总额达1亿元。夏威也开始组建团队,开拓更大的市场。
二、踏石留印 数百页资料应对14个问题
12月20日记者采访当日,广州公司刚刚跟缅甸的仰光时代城项目签约。这个项目是仰光的地标,也是缅甸最大的城市综合体。
该项目开发公司董事长带领技术团队到盛隆武汉工厂参观,对iPanel柜赞不绝口。外观上,客户称赞其不像工业产品,更像工艺品;功能上,iPanel柜具有预警功能,精准到每个螺丝的松动隐患和每只断路器的使用寿命预警,以前只能通过季度检修来发现问题、出现故障后紧急解决问题,现在能随时报警,问题解决在故障发生前,这一下子抓住了客户痛点。“又好看又智能”的iPanel柜,马上战胜其他几家知名品牌的产品,成为客户的首选。加上夏威团队承诺帮助客户指导安装调试等,提供增值的系统服务,客户爽快签单。
“盛隆‘出海’,靠的就是先进的产品和技术,电力能源系统规划设计、智能输配电设备制造、电力及能源互联网工程总承包、智能运维服务四位一体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服务。”夏威说。
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是首要的,也是盛隆打开海外市场的基础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港项目,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视察,备受关注。在合作谈判之初,并不容易。夏威和同事用一个月时间,精心准备了近两千页的中英文报批书,没想到,严苛的项目咨询公司一下子提了14个问题出来。夏威又用一周时间,准备了几百页的资料,去跟咨询公司面谈。有的是双方理解的差异,就当面澄清;有的是对方不清楚的地方,就认真解释;有的是对方不满意之处,就给出优化方案。而夏威认为己方对的,也会据理说服对方。比如电气连锁方案,双方的意见不一致,夏威现场画简图,向他们解释,盛隆的方案能更快捷地实现切换,用电更高效、安全,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敬。面谈一个小时,咨询公司两天后就批复了与盛隆的合作。
“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客户用电更方便、更安全、更好维护,充分满足客户需求,而不是仅考虑自己利润如何最大化,经过良性互动沟通,就能得到对方的信任。”夏威说,这就是共赢的力量。靠这种初心,盛隆的产品从斯里兰卡开始,逐渐走向了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市场份额逐步增长,口碑也越来越好。
个性化的服务也必不可少。例如,考虑到当地人手掌比较宽大,在制造配电柜时,专门将门把手加长了5厘米;在中国,配电柜等设备通常喷涂成白色,为适应当地人的审美,则专门涂成了酡灰色,等等。夏威还注意到当地特别缺乏深化设计能力和安装调试服务,就主动提供系统综合服务,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和信赖。
三、壮志凌云 “珠江南海天无边”
2014年,广州公司正式成立,夏威出任总裁。广州公司也是盛隆电气集团的“南大营”据点。怎么建好这个“南大营”,并以之为中心,辐射广大海外市场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国家?夏威有自己的想法。
“每个人都要在广州买一套房、买一辆车。”这是夏威担任广州公司总裁后,在第一次大会上对一起创业的同事们说的话。这是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——本土化。除了大量招聘广东人入职外,他更注重非本地人的本土化。“要用脚步丈量广州市,用心去感受岭南文化。”夏威对同事们说,一定要“血液里流淌地方文化”“比广州人更了解广州”。他认为,只有这样,才能加深对市场的了解,增加客户的信任感。
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,与客户谈生意,他会大方告知自己家庭情况,让客户知道,盛隆人在广州安居乐业、踏实做事,绝不会急功近利,不会赚一笔钱就走。他的伙伴们也是这样,通过努力买房、安居,申请加入广州户籍,在广州落地生根,开枝散叶,创业成功。
一步一个脚印,广州公司从成立时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,成立6个分公司或子公司,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%,也成为广州行业前三的电力公司。
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站,夏威和同事们将盛隆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,输出技术和服务的同时,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和友谊。
有一次做完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电力系统深化设计交流后,转乘阿联酋的飞机上,两名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主动找他搭讪,友好地问他是不是中国人,得知他参与了他们的祖国最大城市卡拉奇的港口建设,更是激动地表示感谢。夏威想,擦亮中国品牌,给当地人民带来福祉,收获当地人民的友谊,就是盛隆出海最大的意义。
八年前在集团大会上,董事长谢元德称赞柯森林与夏威:“高师高徒登高远,珠江南海天无边。”如今,夏威的志向,除了完成集团既定战略目标,正是在集团公司的大平台支持下,通过广州公司的努力,让“盛隆造”从光谷走向世界,走向一带一路的更多国家,真正做到“有人居住必有电,有电就有盛隆网”!
盛隆电气集团广州公司总裁夏威——
让“盛隆造”从光谷走向世界
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
夏威坐在办公室里,抬眼就能望见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,办公桌上还有一个精致的地球仪。谈话时,他会不经意间站到世界地图旁,指着地图说:“这里,这里,还有这里,都有我们的客户。”觉得在地图上还说不清楚,他就开始转动地球仪。小小的世界,大大的天地,他和伙伴们,已经把盛隆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一、锲而不舍 小本子积累出专业度
夏威2004年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前往广州,一年后,受群体老板体制吸引,他主动联系公司前辈柯森林老师,加入盛隆。
起初,不了解当地市场、不懂电气技术,是摆在夏威面前的两大难题。
2005年至2006年,他每天坐公交车在广州市区和郊区之间穿行,发掘潜在客户。每到一处,他都仔细观察周边的道路交通,甚至餐饮住宿等信息,一年多下来,皮鞋走坏了好几双,也成了一名“广州通”。
2007年,他在柯森林老师的带领下,与全球最大的玻璃制品公司旭硝子合作。交谈中,该公司的电气总干事藤田先生称,他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40多年,全球二十几座工厂里的几千台电机,哪台电机出了问题,他凭声音就能听出故障所在。
夏威深受触动,更加坚定要加强学习,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,懂营销人员该懂的技术。从那天起,他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专业知识,了解同行的先进技术和方案,订阅专业期刊,广泛阅读书籍。
与此同时,他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。每次一见完客户,他立即掏出小本子,把客户的要求、项目特点,等等信息,都认真记录下来,晚上回家再复盘一遍,仔细琢磨客户感兴趣的点,和当天没能深入回答客户的问题,想清楚后再联系一次客户,增进彼此的印象和了解,对项目合作往往大有裨益。
“广州有大半年都是大热天,小本子装在裤兜里,怕出汗浸湿了本子,我都买的是带塑料外壳的。”夏威拿出一个当年的本子告诉记者,“这样的小本子,我每年要用七八本。”
了解了市场特点,又掌握了专业技术,夏威就能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,引导客户,并联合技术部门给客户提供完美方案,帮助客户实现提档升级。
直到现在,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时间雷打不动,随身的小本子换成了笔记本电脑,仍然随身携带,所有的项目都按时间、类别储存在文件夹里,需要时随时调阅,简单高效。
就这样,一个曾经连图纸都看不懂的门外汉,渐渐成了电气专家。因为能帮助客户用好电,实现智能化升级和生产工艺的优化,有一家客户与他合作长达十年,订单总额达1亿元。夏威也开始组建团队,开拓更大的市场。
二、踏石留印 数百页资料应对14个问题
12月20日记者采访当日,广州公司刚刚跟缅甸的仰光时代城项目签约。这个项目是仰光的地标,也是缅甸最大的城市综合体。
该项目开发公司董事长带领技术团队到盛隆武汉工厂参观,对iPanel柜赞不绝口。外观上,客户称赞其不像工业产品,更像工艺品;功能上,iPanel柜具有预警功能,精准到每个螺丝的松动隐患和每只断路器的使用寿命预警,以前只能通过季度检修来发现问题、出现故障后紧急解决问题,现在能随时报警,问题解决在故障发生前,这一下子抓住了客户痛点。“又好看又智能”的iPanel柜,马上战胜其他几家知名品牌的产品,成为客户的首选。加上夏威团队承诺帮助客户指导安装调试等,提供增值的系统服务,客户爽快签单。
“盛隆‘出海’,靠的就是先进的产品和技术,电力能源系统规划设计、智能输配电设备制造、电力及能源互联网工程总承包、智能运维服务四位一体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服务。”夏威说。
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是首要的,也是盛隆打开海外市场的基础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港项目,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视察,备受关注。在合作谈判之初,并不容易。夏威和同事用一个月时间,精心准备了近两千页的中英文报批书,没想到,严苛的项目咨询公司一下子提了14个问题出来。夏威又用一周时间,准备了几百页的资料,去跟咨询公司面谈。有的是双方理解的差异,就当面澄清;有的是对方不清楚的地方,就认真解释;有的是对方不满意之处,就给出优化方案。而夏威认为己方对的,也会据理说服对方。比如电气连锁方案,双方的意见不一致,夏威现场画简图,向他们解释,盛隆的方案能更快捷地实现切换,用电更高效、安全,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敬。面谈一个小时,咨询公司两天后就批复了与盛隆的合作。
“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客户用电更方便、更安全、更好维护,充分满足客户需求,而不是仅考虑自己利润如何最大化,经过良性互动沟通,就能得到对方的信任。”夏威说,这就是共赢的力量。靠这种初心,盛隆的产品从斯里兰卡开始,逐渐走向了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市场份额逐步增长,口碑也越来越好。
个性化的服务也必不可少。例如,考虑到当地人手掌比较宽大,在制造配电柜时,专门将门把手加长了5厘米;在中国,配电柜等设备通常喷涂成白色,为适应当地人的审美,则专门涂成了酡灰色,等等。夏威还注意到当地特别缺乏深化设计能力和安装调试服务,就主动提供系统综合服务,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和信赖。
三、壮志凌云 “珠江南海天无边”
2014年,广州公司正式成立,夏威出任总裁。广州公司也是盛隆电气集团的“南大营”据点。怎么建好这个“南大营”,并以之为中心,辐射广大海外市场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国家?夏威有自己的想法。
“每个人都要在广州买一套房、买一辆车。”这是夏威担任广州公司总裁后,在第一次大会上对一起创业的同事们说的话。这是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——本土化。除了大量招聘广东人入职外,他更注重非本地人的本土化。“要用脚步丈量广州市,用心去感受岭南文化。”夏威对同事们说,一定要“血液里流淌地方文化”“比广州人更了解广州”。他认为,只有这样,才能加深对市场的了解,增加客户的信任感。
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,与客户谈生意,他会大方告知自己家庭情况,让客户知道,盛隆人在广州安居乐业、踏实做事,绝不会急功近利,不会赚一笔钱就走。他的伙伴们也是这样,通过努力买房、安居,申请加入广州户籍,在广州落地生根,开枝散叶,创业成功。
一步一个脚印,广州公司从成立时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,成立6个分公司或子公司,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%,也成为广州行业前三的电力公司。
广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站,夏威和同事们将盛隆产品销往一带一路国家,输出技术和服务的同时,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和友谊。
有一次做完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电力系统深化设计交流后,转乘阿联酋的飞机上,两名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主动找他搭讪,友好地问他是不是中国人,得知他参与了他们的祖国最大城市卡拉奇的港口建设,更是激动地表示感谢。夏威想,擦亮中国品牌,给当地人民带来福祉,收获当地人民的友谊,就是盛隆出海最大的意义。
八年前在集团大会上,董事长谢元德称赞柯森林与夏威:“高师高徒登高远,珠江南海天无边。”如今,夏威的志向,除了完成集团既定战略目标,正是在集团公司的大平台支持下,通过广州公司的努力,让“盛隆造”从光谷走向世界,走向一带一路的更多国家,真正做到“有人居住必有电,有电就有盛隆网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