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
【转自极目新闻】盛隆工匠人物|柳红伟:从小细节出发,走向大发展
发布时间:2023-09-03浏览次数:6541

极目新闻记者庞正

摄影:极目新闻记者刘中灿


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

盛隆电气智慧工厂冷作加工区副经理柳红伟,就是一个时时处处留心将细节做好,从而不断引发质的提升的人。他从学徒做起,不到两年就成为数控组长;主动转岗到编程组后,再次用一年多时间从“小白”成长为班组长。担任冷作区负责人后,他不断优化生产模式、引进智能化器械,为厂区大大降本、提质、增效,引得众多同行前来现场取经。


谈到自身的成长,他说:“在盛隆,有良好的工作氛围,有肥沃的成长土壤,只要自己勤思善学,勇于攀登,就能成长、成才,最后成功的几率也很大。”

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
一把尺子提升产品合格率

柳红伟2011年加入盛隆电气,感觉自己找到了职业归宿。


刚开始,他从事数控冲床打孔岗位。以前传统的生产模式,需要人工上下料。虽然这个岗位不是计件领酬,但柳红伟为公司考虑,总跟自己较劲儿,要快一点,再快一点。一天下来,他总能比别人多做至少十分之一的量。

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1).jpg

柳红伟在智慧工厂


除了提升上下料的速度,在等机器操作打孔的过程中,他也不闲着。完成好自己工位上的工序,他会尽可能提升对产品的了解,加强对产品的检验。


 柳红伟手上,总有一把尺子。趁着上料之后的时间,他总要赶紧拿尺子去测量上一个产品。尺寸、规格、打孔的大小和位置,方方面面都检查一遍。一旦发现问题,马上着手解决。


“我的原则是,产品到我这里,尽可能提前发现问题,提升产品的合格率,做到尽善尽美。”柳红伟说,“有的问题虽然超出我的工作范围,但是我会去学习”他表示,多检查一遍,就可能降低产品到下一个流程需要返工,甚至全部放弃的概率。这样不仅会浪费工时,还浪费材料,也容易让同事们有挫败感。


正是因为做事细心,认真高效,又不计回报,柳红伟很快成长起来,并脱颖而出。不到两年时间,他就成为数控组的组长。


“我当组长后,就把我的做法在全班组推广了。”柳红伟介绍,从那以后,柳红伟手上总有一把尺子,变成了,数控组的人手上都总有一把尺子。整个工序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大大提升了。


逆向思维挑战编程岗位

2015年,柳红伟主动要求到编程岗位学习。


编程是冷作加工区的第一步,要把三维设计图纸分解成若干平面图,不仅要考虑冷作加工区的剪板、打孔、折弯等环节,还要考虑后续的焊接、组装等工序。


刚开始,柳红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,怎样精准地实现三维图展开、如何分解图纸方便后续工作……一切都要从头学起。进展缓慢,柳红伟很焦虑:“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手,我却迟迟上不了手,没帮上忙,很着急。”


但作为一个有心人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
柳红伟想到,在自己的岗位上思维受束缚,不如直接到装配区去看看,那是柜子组装的最后一道工序,在那里,能看到不同的柜型、不同的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怎样互相配合。连续一周时间,柳红伟就守在装配区仔细观察、揣摩,之后便茅塞顿开,之前不懂、不会的瞬间就明白了,之前想不到的现在能想到了,甚至能发现设计图纸可以优化的地方。


在那之后,柳红伟在编程岗位如有神助,一年多之后又成长为班组长。


持续优化生产成为行业学习榜样

没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,没有一片汪洋不可飞渡。


在不同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后,2018年,柳红伟成功当选冷作部长,工厂改革后,任冷作加工区副经理至今。


在这个岗位上,柳红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为工厂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。

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2).jpg

盛隆电气智慧工厂


继数控冲床后,引进自动拼接排版的软件来分割板材,使材料利用率更高、生产效率也更高;采用可调节冲芯高度的导套,使模具损耗费用从2021年的20万元,下降到2022年的9万余元;引进数控转塔冲的自动上下料设备,解放人力……
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柳红伟经过跟厂家反复沟通技术需求,引进定制化折弯机,以往需要两名工人反复抬、挪几十公斤重的板材,如今只需要一个人控制程序即可。此外,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折弯角度更精准,产品品质更高。柳红伟带来的这一智能化升级,引来很多同行实地参观学习。


“下一步,我们还计划引进智能化折弯加工中心,提高自动化程度处理,在产品质量上做到更好、更精准的把控。”柳红伟告诉记者,在盛隆的大平台上,他不断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,随着盛隆电气的高质量发展,他个人也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。“盛隆道路明亮宽广,我在路上,坚定不移奔向前方”对未来,柳红伟语气铿锵,充满信心。



极目新闻记者庞正

摄影:极目新闻记者刘中灿


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

盛隆电气智慧工厂冷作加工区副经理柳红伟,就是一个时时处处留心将细节做好,从而不断引发质的提升的人。他从学徒做起,不到两年就成为数控组长;主动转岗到编程组后,再次用一年多时间从“小白”成长为班组长。担任冷作区负责人后,他不断优化生产模式、引进智能化器械,为厂区大大降本、提质、增效,引得众多同行前来现场取经。


谈到自身的成长,他说:“在盛隆,有良好的工作氛围,有肥沃的成长土壤,只要自己勤思善学,勇于攀登,就能成长、成才,最后成功的几率也很大。”


一把尺子提升产品合格率

柳红伟2011年加入盛隆电气,感觉自己找到了职业归宿。


刚开始,他从事数控冲床打孔岗位。以前传统的生产模式,需要人工上下料。虽然这个岗位不是计件领酬,但柳红伟为公司考虑,总跟自己较劲儿,要快一点,再快一点。一天下来,他总能比别人多做至少十分之一的量。

柳红伟在智慧工厂


除了提升上下料的速度,在等机器操作打孔的过程中,他也不闲着。完成好自己工位上的工序,他会尽可能提升对产品的了解,加强对产品的检验。


 柳红伟手上,总有一把尺子。趁着上料之后的时间,他总要赶紧拿尺子去测量上一个产品。尺寸、规格、打孔的大小和位置,方方面面都检查一遍。一旦发现问题,马上着手解决。


“我的原则是,产品到我这里,尽可能提前发现问题,提升产品的合格率,做到尽善尽美。”柳红伟说,“有的问题虽然超出我的工作范围,但是我会去学习”他表示,多检查一遍,就可能降低产品到下一个流程需要返工,甚至全部放弃的概率。这样不仅会浪费工时,还浪费材料,也容易让同事们有挫败感。


正是因为做事细心,认真高效,又不计回报,柳红伟很快成长起来,并脱颖而出。不到两年时间,他就成为数控组的组长。


“我当组长后,就把我的做法在全班组推广了。”柳红伟介绍,从那以后,柳红伟手上总有一把尺子,变成了,数控组的人手上都总有一把尺子。整个工序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大大提升了。


逆向思维挑战编程岗位

2015年,柳红伟主动要求到编程岗位学习。


编程是冷作加工区的第一步,要把三维设计图纸分解成若干平面图,不仅要考虑冷作加工区的剪板、打孔、折弯等环节,还要考虑后续的焊接、组装等工序。


刚开始,柳红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,怎样精准地实现三维图展开、如何分解图纸方便后续工作……一切都要从头学起。进展缓慢,柳红伟很焦虑:“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手,我却迟迟上不了手,没帮上忙,很着急。”


但作为一个有心人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
柳红伟想到,在自己的岗位上思维受束缚,不如直接到装配区去看看,那是柜子组装的最后一道工序,在那里,能看到不同的柜型、不同的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怎样互相配合。连续一周时间,柳红伟就守在装配区仔细观察、揣摩,之后便茅塞顿开,之前不懂、不会的瞬间就明白了,之前想不到的现在能想到了,甚至能发现设计图纸可以优化的地方。


在那之后,柳红伟在编程岗位如有神助,一年多之后又成长为班组长。


持续优化生产成为行业学习榜样

没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,没有一片汪洋不可飞渡。


在不同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后,2018年,柳红伟成功当选冷作部长,工厂改革后,任冷作加工区副经理至今。


在这个岗位上,柳红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为工厂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。

盛隆电气智慧工厂


继数控冲床后,引进自动拼接排版的软件来分割板材,使材料利用率更高、生产效率也更高;采用可调节冲芯高度的导套,使模具损耗费用从2021年的20万元,下降到2022年的9万余元;引进数控转塔冲的自动上下料设备,解放人力……
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柳红伟经过跟厂家反复沟通技术需求,引进定制化折弯机,以往需要两名工人反复抬、挪几十公斤重的板材,如今只需要一个人控制程序即可。此外,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折弯角度更精准,产品品质更高。柳红伟带来的这一智能化升级,引来很多同行实地参观学习。


“下一步,我们还计划引进智能化折弯加工中心,提高自动化程度处理,在产品质量上做到更好、更精准的把控。”柳红伟告诉记者,在盛隆的大平台上,他不断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,随着盛隆电气的高质量发展,他个人也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。“盛隆道路明亮宽广,我在路上,坚定不移奔向前方”对未来,柳红伟语气铿锵,充满信心。



分享:

上一篇: 【转自新华网】走企业 看信心|盛隆电气:智慧电力赋能...

下一篇: 【媒体聚焦】盛隆电气:“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创新文化”...

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
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